让我们追根溯源,从养生的源头说起。
首先,什么是养生?
养生就是能让人活的很久很好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目标是活得更长,活得更好,也就是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宽度。
第二,如何实现这一目标?
如果说身体是硬件,养生就是软件。
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,生活方式服务好身体,才能让生命这台机器运行地更快更久。
身体的结构是基因决定的,要了解自己的基因。
第三,硬件(基因)不能改变,软件(养生)如何去匹配呢?
关键点在于要保护好自己脆弱的器官。
人的寿命是 「木桶效应」——由最脆弱的那个器官决定生命的长度。
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把身体的各个零件保养得好好的,最后就因为一根血管爆了,或者是一个细胞癌变了,导致英年早逝。
所以认识到自己最脆弱的器官,就像知道铁链里最薄弱的一环,是举足轻重的。
哪个器官是你的脆弱器官呢?
问问你的直系亲属。
人的所有基因都来自于父母,只不过是各种套餐的组合而已。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可以说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,优点缺点都很相似。
我们经常说遗传病,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遗传,或者说都有遗传倾向。
之所以有时候父亲的病没有遗传下来,是因为子女继承了母亲这边健康的基因。所以,近亲结婚的弊端并不是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傻子,而是一旦家族里有遗传病,几乎没有机会去回避。
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器官呢?
要保护好一个脆弱的器官,不仅仅需要定期体检,注意这个脏器的问题,有时还是一个全身的系统性工程。
举个例子:一个糖尿病患者,除了需要定期检测血糖,通过药物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外,平时饮食、运动也很有讲究。不仅如何,糖尿病人也要注意足部的护理、趾甲的清理以及宽松鞋袜的穿着,以防糖尿病足的出现。
走路多了,可能出现足部充血、溃疡;走的少了,运动量不够,血糖又会上升。
养生需要一个总体思路、一个策略。
我觉得这个策略应该是:用祖先的方式生活。
为啥这种退步的生活方式,反而有利于身体呢?
并不是因为石器时代的环境有多适合人类,而是凡是不能适应石器时代的人,都已经死了。
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为了适应祖先的生活方式设计的。
现在只不过强行安装了新的软件,难免出现问题。比如:近视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肥胖等等,本质上都是身体无法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。
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:「社会在发展,人类在进化,为什么现在的人就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呢?」
答案是:时间不够。
人类的进化是很缓慢的过程,上万年的时间对于进化来说都只是一瞬间。
最后,让我来回答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:
为什么我们现代人需要多运动而不是多躺着?
想必您已经猜到答案了:
因为我们的身体结构是为了匹配祖先的那种运动量而进化的,和他们相比,现代社会的人类不用捕猎,不用逃命。
当然就相对运动的少了,所以我们应该多运动,而不是多躺着,这样才符合身体的最佳状态,也就是养生了。
总结一下,养生的总体思路应该是—— 一点一面:
一点——保护好自己脆弱的器官
一面——用祖先的方式生活
您可以根据这两条来规划适合自己的养生路线,对细节进行甄别和取舍。
本网站所有文章均由网友上传和自动采集,如有侵权,与本网站无任何关系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kely.my/archives/118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