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健康角度来看,人到底需不需要锻炼?

九辞 2025-1-18 133 1/18

让我们追根溯源,从养生的源头说起。

首先,什么是养生?

养生就是能让人活的很久很好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
目标是活得更长,活得更好,也就是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宽度。

第二,如何实现这一目标?

如果说身体是硬件,养生就是软件。

软件和硬件互相配合,生活方式服务好身体,才能让生命这台机器运行地更快更久。

身体的结构是基因决定的,要了解自己的基因。

第三,硬件(基因)不能改变,软件(养生)如何去匹配呢?

关键点在于要保护好自己脆弱的器官。

人的寿命是 「木桶效应」——由最脆弱的那个器官决定生命的长度。

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把身体的各个零件保养得好好的,最后就因为一根血管爆了,或者是一个细胞癌变了,导致英年早逝。

所以认识到自己最脆弱的器官,就像知道铁链里最薄弱的一环,是举足轻重的。

哪个器官是你的脆弱器官呢?

问问你的直系亲属。

人的所有基因都来自于父母,只不过是各种套餐的组合而已。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可以说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,优点缺点都很相似。

我们经常说遗传病,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遗传,或者说都有遗传倾向。

之所以有时候父亲的病没有遗传下来,是因为子女继承了母亲这边健康的基因。所以,近亲结婚的弊端并不是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傻子,而是一旦家族里有遗传病,几乎没有机会去回避。

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器官呢?

要保护好一个脆弱的器官,不仅仅需要定期体检,注意这个脏器的问题,有时还是一个全身的系统性工程。

举个例子:一个糖尿病患者,除了需要定期检测血糖,通过药物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外,平时饮食、运动也很有讲究。不仅如何,糖尿病人也要注意足部的护理、趾甲的清理以及宽松鞋袜的穿着,以防糖尿病足的出现。

走路多了,可能出现足部充血、溃疡;走的少了,运动量不够,血糖又会上升。

养生需要一个总体思路、一个策略。

我觉得这个策略应该是:用祖先的方式生活。

为啥这种退步的生活方式,反而有利于身体呢?

并不是因为石器时代的环境有多适合人类,而是凡是不能适应石器时代的人,都已经死了。

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为了适应祖先的生活方式设计的。

现在只不过强行安装了新的软件,难免出现问题。比如:近视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肥胖等等,本质上都是身体无法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。

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:「社会在发展,人类在进化,为什么现在的人就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呢?」

答案是:时间不够。

人类的进化是很缓慢的过程,上万年的时间对于进化来说都只是一瞬间。

最后,让我来回答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:

为什么我们现代人需要多运动而不是多躺着?

想必您已经猜到答案了:

因为我们的身体结构是为了匹配祖先的那种运动量而进化的,和他们相比,现代社会的人类不用捕猎,不用逃命。

当然就相对运动的少了,所以我们应该多运动,而不是多躺着,这样才符合身体的最佳状态,也就是养生了。

总结一下,养生的总体思路应该是—— 一点一面:

一点——保护好自己脆弱的器官

一面——用祖先的方式生活

您可以根据这两条来规划适合自己的养生路线,对细节进行甄别和取舍。

参考文献:
1.^https://jamanetwork.com/journals/jamanetworkopen/fullarticle/2783711?utm_source=For_The_Media&utm_medium=referral&utm_campaign=ftm_links&utm_term=090321
2.^https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pub/article/PIIS2468-2667(21)00302-9/fulltext#seccestitle140
3.^http://m.xinhuanet.com/hn/2017-10/31/c_1121881623.htm
4.^Livingstone SD, Kuehn LA. Similarity in the number of lifespan heartbeats among non-hibernating homeothermic animals. Aviat Space Environ Med. 1979 Oct;50(10):1037-9. PMID: 518447.
5.^DOI:10.25270/altc.2018.10.00017
- THE END -

九辞

1月18日12:48

最后修改:2025年1月18日
0

本网站所有文章均由网友上传和自动采集,如有侵权,与本网站无任何关系

共有 0 条评论